魏国是怎么灭亡的?秦国轻易就打到了魏国首都,魏王被杀,真可惜

2025-10-25 17:59:50 by admin 06世界杯葡萄牙

嬴政决定派李信挂帅伐楚,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个决定显得有些草率。李信虽然在战场上积累了功绩,但他并没有指挥大规模军队的经验。他的战功大多来源于追击燕太子丹,深入辽东,直追至太子丹藏匿的衍水。当时他带领的不过是几千人,采取的是轻装机动的战法,与大规模伐国的战争策略截然不同。

转眼到了秦始皇二十二年(前225年),秦国进入两线作战状态,一方面,李信和蒙武南下攻打楚国,另一方面,王贲东进伐魏。我们先来看看王贲的战事。

早在战国初期,魏国和秦国在河西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,魏国有李克、西门豹、吴起等一系列名将,使秦国吃尽了苦头。而从魏惠王即位后,魏国的国运逐渐衰退,失去了对河西的控制,西部领土也不断被秦国蚕食。尽管信陵君屡次获得胜利,但如昙花一现,最终并未能扭转魏国的衰退局面。如今,魏王假已掌权,但魏国的战略纵深几乎为零,王贲的军队轻松突破,直指魏国的首都大梁。

回到当年魏惠王迁都大梁,经过精心规划,他在周边建设了水利工程,开凿了引黄河水的运河,为大梁周边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,还修建了多条灌溉渠道。通过这条“鸿沟”水系,济水、汴水、泗水等中原河流相互连接,极大地促进了大梁的粮食生产和水运发展。

魏惠王当年做出的种种努力,谁也无法预见,若干年后,王贲会利用这些水利设施,直接从黄河引水攻破大梁。三个月后,大梁城墙因水淹而崩塌,魏王假投降后被杀,魏国最终灭亡。

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:魏王假明明已经投降,为什么最后却被杀了呢?这与秦国一贯的处事方式不符。

按理说,无论魏王假是投降还是被擒,秦国应当将其软禁于异地,就像当初处理韩王安、赵王迁那样。而魏王假为何偏偏在投降后被杀呢?这很可能是司马光的误记。在《史记》中,魏王假是否被杀并未有明确记载,而在《列女传》中有提到他被杀的说法,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并不高,司马光却采纳了这一观点。不论如何,王贲的胜利意味着魏国的覆灭,魏国的所有领土都被秦国纳入版图。

司马光在《稽古录》中总结魏国的兴衰,认为魏国的衰败与其失去了贤才的支撑有关。魏文侯开国时以礼贤下士,而魏惠王却轻易将商鞅送给秦国,从此,秦国日益强大,魏国逐渐没落。信陵君的成功尽管闪耀,但由于魏安釐王心生猜忌,信陵君一死,魏国的命运也就注定了。这也反映出贤才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。

司马光的观点可归结为一句话:人才的去留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。而这正是儒家长期以来强调的核心问题,真正的难题是如何识别和管理人才。

至于王贲灭魏之后,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嬴政派人去见安陵君,提出交换土地的方案,愿意用500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的归属。安陵君回应道:“虽然大王您如此仁厚,以大换小,但这片土地是从魏国先王那里继承而来,我不能轻易交换。”嬴政听后竟然颇为钦佩安陵君的道德情操,决定不再坚持交换。

你可能还记得,信陵君曾指挥联军大败秦军,但在管城遇到瓶颈。管城的守将是安陵君的父亲,而安陵则是魏国的一个封地。信陵君曾试图通过父子情谊给管城施压,但安陵君拒绝屈服,最终未能成功。这与嬴政与安陵君的互动如出一辙。令人疑惑的是,安陵如此小的土地,怎会有资格与强大的秦国谈判呢?即便安陵君真有高尚操守,嬴政为何要亲自去和他谈判呢?即便是为设圈套,秦国吞并魏国之后,安陵恐怕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。

这种情形令人费解,考察出处后我们发现,这段记载来自《战国策》,而《资治通鉴》对其进行了删节。原文中描述了唐睢这一人物,唐睢不卑不亢,与嬴政面对面拔剑相向,使嬴政深感震撼。这一段话在年轻时读来令人激动,但如今重新审视,在大背景下似乎显得不太可信。毕竟,嬴政刚刚遭遇刺客荆轲的暗杀,怎会允许外国使者带剑入殿呢?这其中的矛盾不禁让人深思。

《资治通鉴》虽然删除了唐睢的相关细节,但依然让嬴政与安陵君交换土地的故事显得有些不合逻辑。也许,秦国确实放过了安陵,未予吞并,就像当初处理卫国那样,以尊重传统、守护香火的高姿态,确保没有激起反叛的苗头。

至于安陵君的最后下落,历史并没有留下确切记录。我们能做的,也只是进行一些推测而已。

王贲这条战线进展顺利,那么李信那边又会有怎样的战况呢?我们下期再会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乒乓球赛_2014世界杯十佳球 - mz286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