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艳芳临终前安排探视,反复叮嘱保镖:死也不见那两人
在病房中,探视的名单上排满了大牌明星的名字,包括张学友、刘德华、谭咏麟等人。但有两个名字却空缺了——赵文卓和吴君如。外界不禁好奇,为什么这两位曾经如此亲近的朋友和伴侣被拒之门外?阿梅没有做任何解释,而是将这一决定写进了手写的备忘录,交给了她的保镖和律师,同时特别注明,如果她昏迷,也不得修改此决定。
吴君如和梅艳芳的关系曾经非常亲密,九十年代,她们形影不离,一起逛夜店、做慈善,记者镜头前的笑容仿佛姐妹一般。然而,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上映的电影《爱君如梦》中。梅艳芳原本只是友情出演,但最终发现自己的戏份被大幅削减。在电影首映礼上,她默默离开了现场,从此二人之间的感情裂痕再也难以修复。张国荣曾尝试调解,但梅艳芳只说了句:“不是误会,是理念不同。”这其实反映了香港娱乐圈常见的资源争夺和商业利益的博弈,感情和友谊常常被剪刀手一刀切断。
赵文卓和梅艳芳的故事则更为复杂。1992年,赵文卓刚刚来到香港,孤身一人,张国荣牵线认识了梅艳芳。姐弟恋迅速升温,两人一起健身、一起吃夜宵,虽然港媒以“借船出海”“老少配”等言论抨击,但他们始终坚守在一起,甚至拜见了对方的长辈。然而,2000年左右,一场“误会”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手。坊间有很多版本的说法,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与合约问题有关:赵文卓想签约内地片,梅艳芳却希望他留在香港,两人言语激烈,最终分手。虽然真相无法考证,但分手后的他们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礼貌。甚至在梅艳芳最后一场演唱会的台下,赵文卓依然捧着鲜花,默默守候。
那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梅艳芳坚持不见这两个人呢?据她的私人医生透露,癌症晚期的疼痛让梅艳芳不愿让昔日的朋友看到她虚弱的模样,也不想让他们感到自责。而至于吴君如,她与梅艳芳的友情早已无法修复,阿梅性格直率,爱得炙热,绝交也同样彻底。她觉得与其尴尬见面,不如把记忆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光里。正如她舞台上的高跟鞋,锋利而固执,拒绝妥协。
有趣的是,梅艳芳在生前就精心策划了自己的葬礼细节,甚至比很多人写传记还要详细。灵堂布置了长白菊,悼念曲是《夕阳之歌》,她的遗体妆容则由跟随多年的化妆师阿Paul亲自打理:“不要烟熏妆,我希望像当年新秀冠军时那样清爽。”她还决定将积蓄捐赠给演艺人协会,用来帮助急需援助的同行,而留给母亲的只有一套深水埗的旧楼和微薄的生活费,因为她知道母亲可能守不住大笔财富。当律师问她是否太绝时,她摇摇头:“妈妈爱钱,不代表我纵容她赌博。”
梅艳芳去世的那天,香港下着细雨。告别队伍绵延数百米,歌迷们举着写着“永远的梅姑”字样的灯牌。而吴君如则站在人群的后方,撑着黑伞远远地望着灵柩,据说她流泪了,却没有上前。而赵文卓则在法定家属通道外站了两小时,最终没能越过保镖设下的线。保镖阿强完成了任务,心中却难免有些沉重:“她真狠,但也真善。”这句话,只有在走出殡仪馆时被风轻轻吹散。
回到病床前,梅艳芳对自己的葬礼安排得一丝不苟,甚至连遗体的安放时间、悼念曲的顺序都做了详细规划,唯独拒绝与曾经亲近的人见最后一面。有人说她偏执,但如果深入了解她的经历,你就会明白,她从小便在充满荆棘的环境中成长,早早学会了只对自己负责的坚硬原则。生前风光无限,离去时也要掌控节奏,这正是梅艳芳的风格。
她的故事一直被反复讲述,舞台上的传奇和情感的纠葛常常成为人们的焦点,而她临终“拒见”的细节,却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位巨星最真实的脆弱与倔强。舞台的灯光熄灭,观众散去,那个沙哑却高亢的嗓音也在2003年的冬天停住了。只剩下黑胶唱片中的一声叹息,提醒我们:即便是风华绝代,也有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时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